翠铜矿,宝石学里称“透视石”,是最漂亮的含铜矿物之一。
由于铜的缘故,翠铜矿晶体会呈浓郁的翠绿色至蓝绿色。就因为这个颜色,在十八世纪,哈萨克斯坦的铜矿工人第一次挖到翠铜矿矿囊时,以为自己撞大运挖到了祖母绿。样本送到莫斯科之后,地质学家们很快就意识到它们的硬度不对,但确定它们是一种新矿物还要等到1797年,法国矿物学家阿羽伊(René Just Haüy)出场。
阿羽伊根据晶体里能 看见 的 两 组解理面,把这种新矿物命名为 di·opt·ase。这的确是一个很优雅的名字——但是真的好容易和透辉石 diopside 搞混啊摔!(小小声:还有硬水铝石 diaspore …… 你还别说,这三个名字都是阿羽伊给起的。)
我虽然一直很喜欢翠铜矿,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挑剔,蒐集翠铜矿之路一直不太顺畅。之前像样的只有两块纳米比亚的标本,分别来自楚梅布(Tsumeb)和考科费尔德(Kaokoveld)。其他产地的标本一直没有碰到合适的,不论是市面上供给相对比较足的哈萨克斯坦和刚果(金),还是美国、阿根廷、智利那些小众产地。
这次突然买到一块各方面都挺满意的刚果(布)标本,还挺意外之喜的。
翠铜矿、方解石、纤硅铜矿
Sanda mine, Mindouli, Pool Dep., R. CONGO
老猫收藏
22 mm × 19 mm × 12 mm
摄影:老猫
普尔区的明杜利周边也是翠榴石最重要的产地之一,虽说是在刚果(布),但是距离国境线非常近,往南边走几步就是刚果(金)最西侧凸出的中刚果省(Kongo Central)。不过翠铜矿在刚果(金)的主要产地在中非腹地,刚果(金)最东南角的上加丹加省(Haut Katanga),距离中刚果省这边超远的。
在法国控制刚果(布)的那些年,法国人在明杜利附近开采了十多年的铜矿(1948—1960),留下了一些露天矿坑,现在多已荒废了。但是在那些老矿的尾矿堆里依然可以扒拉出来很多有意思的标本,包括翠铜矿,也有孔雀石、蓝铜矿、硅孔雀石、磷铜矿、自然铜等等。
但是现在,明杜利到姆帕萨(M’passa)一带的探矿权在一家中国公司手里,据说他们沿着旧矿区进行了多次挖掘,采出了数千吨样本。从新开采出来的尾矿堆的内容来看,挖到的应该都是块状的辉铜矿、孔雀石、赤铜矿的矿化体,目前还没有扒拉到新的翠铜矿。由此可见,这家中国矿业公司的兴趣完全在原生铜矿本身,对于次生矿物估计毫无兴趣。
拍完照才注意到翠铜矿里包裹着不透明的球状矿物,应该是纤硅铜矿——很小,而且因为翠铜矿颜色太浓郁了,需要打亮背光才能勉强看到。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区分纤硅铜矿(Plancheite)和斜硅铜矿(Shattuckite),感觉就是细微的颜色区别,而且二者可能的颜色区间还有重合。不过好在明杜利似乎只出纤硅铜矿的球球。
关于翠铜矿收集的下一步,我应该还是会更务实地去寻找哈萨克斯坦的标本,毕竟是模式产地,无论如何也应该收一块。不过买矿这种事情,谁也不知道先碰到的合适的是谁。
不下新的卡池抽卡之前,还是再晒一下旧的楚梅布的标本吧:
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,这块标本上的主晶和明杜利的那颗是手性对称的左右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