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北京搬回江南之后,才开始感叹身边蘑菇之多。春夏时节每逢阵雨过后,草坪上、树影下便蹿出各式各样的小蘑菇出来。
仰仗于如今发达的图片识别工具,和前一份工作认识的鉴定蘑菇的专家,之前只知道是“可爱的小蘑菇”,现在终于可以叫出了名字。如是,我才意识到我已经记录到了十多种长相各异的菌类,就在小区里加上周边马路边、公园里不大的一片地方。
于是开了这样一个系列,权当是不怎么可靠的多样性记录吧!

💡

白绒拟鬼伞不算小,也不大,大概三四厘米的样子,还算是显眼。它们在小区里远谈不上常见,我在这里住了一年有余,只在春夏之交见过它三次抑或是四次。之所以这么早写它,纯粹是因为它轻灵的样子让我过目不忘。

据说白绒拟鬼伞是相当短命的蘑菇,每朵子实体存在的时间以小时计,这是实情。我从未见过一朵这种蘑菇的完整生命周期——每次见都是早上七八点,彼时它们已经成熟了,轻盈的菌盖完全平展,边缘夸张地高高翘起。所谓子实体初成时的“菌盖锥形、表面覆满白色绒毛”的状态从来没有见过。而等我半上午或是中午再去寻它,必是啥也不见了。

让它消失的是“自溶”,也就是蘑菇成熟后几丁质酶激活,将自己消化成黑色液体的现象。有这种现象的鬼伞多被叫作“inkcap”(比如风味最正的毛头鬼伞),白绒鬼伞也不例外,它的英文名是“hare's foot inkcap”。至于 hare's foot,说的就是我没有见过的、它们小时候菌盖上顶着绒毛的状态。

我不知道几点钟起床才能看见这样毛茸茸的白绒鬼伞——但到了下个季节的时候,我应该会在它常见的那几棵树下努力多找找的吧!

它的学名是:

Coprinopsis lagopus (Fr.) Redhead, Vilgalys & Moncalvo (2001)

之前似乎是一直放在鬼伞属里,最近二十年来才被挪了出来,放在了拟鬼伞这边。

查资料的时候注意到,白绒拟鬼伞还有一个奇怪的特质——会形成一些特别小的,但是能够完整行使功能的子实体。它们正常的大蘑菇大概50~200毫米高,直径20~50毫米,而小蘑菇大概只有1~10毫米高,直径0.75~3毫米。换我的话,第一眼一定会认成是另外一种蘑菇的吧。

继续阅读
所有文章
2023年11月14日
黄白小菇:小区蘑菇记录(其一)
雨后草坪上的小白蘑菇就是它!
2023年11月16日
翠铜矿:刚果共和国明杜利
买一块合意的标本不容易……
© 2025 Sapphirious